小鸟的依人、小兔的天真、小狗的忠诚、小羊的善良——爱孩子吧,他们是真善美的小森林!
撒一点水,你就发芽;吹一口气,你就开花;抖一抖身子,你就长大!
唱吧、跳吧、说吧,尽情地玩吧!——茅塞总有顿开时,水到自有渠成日。
……
以上这些既富有童真童趣又饱含哲思的话语,便是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对童本教育理念的独特表达。这独特的表达方式凝结着省实幼人的教育情结,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对孩子的爱。
“教育不与生命对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说,“童本的含义就是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它是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等一系列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综合体。”
童本理念,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奠定基础
2001年7月,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新的领导班子刚刚上任,就迎来幼儿园的整体重建这一巨大工程。面对一片废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实幼人清醒地意识到:房屋可以重建,在崭新的幼儿园里培养什么样的人却是一个比重建园舍更为重大的课题!
“省实验幼儿园作为我省办园历史最长的幼儿园,其肩负的实验性、示范性等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不得不有着更多的思考。”张秋萍说,“我们认为,用爱心、爱情、爱意等做经线,用诚实、助人、坚强等做纬线,编织成的衣裳,也就是用‘真’做经线、用‘善’做纬线精心编织成的衣裳,才是最‘美’的衣裳。我们如果让孩子从小就把这件衣裳穿在身上,孩子将是一生穿着‘圣装’的人,那么他们的未来我们是可以预见的。这便是我们对童本最原始最朴实的思考。”
在集中骨干教师梳理总结优良办园经验的基础上,省实验幼儿园又踏访各高校的专家,聆听大师的声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三对照三提出”:将对幼儿教育的朴素认识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对照,提出幼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童年价值,促进孩子的全面正向发展;与教育基本理论相对照,提出幼儿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其天性;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照,提出教育的过程是增长人性、去除兽性的过程,建立了童本教育凸显非智力目标教育的价值取向。童本理念不断清晰。
在研究儿童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该园将教育目标定位在“为培养健康、快乐、幸福、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在充分理解这一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的教育目标可以表述为:自然、自由、自主;好奇、好问、好做;会想、会思、会悟。
自然、自由、自主,指向个性的发展,倡导顺应幼儿自然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发展其自主的个性。“自然”是指人的自然和物的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由”是指个性的充分张扬和思想行为的充分展现。“自主”是指自由和责任的自然融合。
好奇、好问、好做,指向行为的发展,重视儿童自发的好奇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乐于通过行动证实和实践自己的想法。“好奇”是指儿童天性中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兴趣,教育要激发和助长儿童好奇的天性,使之逐步成为探究未来世界的强烈愿望。“好问”是指儿童不断探究、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态度和行为,儿童在“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并获得最佳的问题解决策略。“好做”是指儿童乐于通过行动证实自己的想法,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会想、会思、会悟,指向认知的发展,重视儿童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自然的活动中,通过探索和交往,学会想象、究因和感悟。“会想”是指儿童具有好联想、爱幻想的天性。“会思”是指儿童能够围绕一定的中心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在比较中找出最佳的答案。“会悟”是指儿童能够整合已有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自然而巧妙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童本课程,以无痕的教育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育理念必须以课程为载体贯彻在孩子的发展之中。童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就是童本课程,其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均围绕其基本观点来建构。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支柱来构建童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该园副园长李春霞向记者介绍。
一是生活中的教育。生活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童本课程将教育渗透在幼儿入园、晨练、盥洗、进餐、喝水、如厕、午睡等一日生活的诸多环节中,倡导在生活中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以无痕的教育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二是游戏中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童本课程充分重视游戏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该园在认真分析孩子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将孩子的游戏活动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措施,促进孩子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是实践中的教育。孩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大背景,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该园以传统节日为主线,融合民间习俗,大胆引进先进的饮食教育,鼓励孩子们关注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做骄傲的中国人。
四是集体教育活动的梳理。该园集中全体骨干教师将孩子日常的集体教育活动进行逐一梳理、修改,在分析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将孩子的发展相对地划分为若干阶段,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制订了详细的教育活动方案。
10年来,省实验幼儿园不断组织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对童本课程进行完善,最终成书为《童本教育实施方案》(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文本)。另外,该园还配合电子白板同期制作了课件和音乐,使童本课程逐步完善和丰满。
童本教研,打造高素质童本之师
一所好的幼儿园不但要实现孩子的最优化发展,也应力图实现教师的最优化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多年来,省实验幼儿园始终以“教育情感自然真诚,教育道德尽善尽美,教育技能众幼所崇,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改革永不停歇”的教师培养理念,依托完善的教研支持系统,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童本之师。
在关于“一位托班的老师,组织完孩子的室外活动,带孩子回来时,要求孩子在教室门口站好直直的一队,才能进入教室。你认为这个要求合适吗?”的案例分析讨论时,教研活动主持人抛出问题:“如果是你,户外活动后带孩子回班,你会怎么做?”
“我来说说我们班的做法吧,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就会有意放慢速度。一边慢慢走,一边带着孩子唱一些儿歌,或者聊聊刚才玩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等来到教室门口,孩子的情绪都已经基本平复了。跟随老师进入教室后,一部分孩子由配班老师带进卫生间如厕、洗手,另一部分孩子由主班老师带领在教室做一些手指游戏,然后交换。同时生活老师为孩子倒好水,准备好点心。等到全体孩子都如厕、洗手完毕,再一起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喝水、吃点心。”梦梦老师说。
“我们在班级门口特意贴了红、蓝两条直线。带孩子回到教室门口时,我会提醒孩子,男孩站在蓝色的线上,女孩站在红色的线上,这样既给孩子一个站队的暗示,帮助孩子基本站成队形,安静一下,也方便老师进班之前清点人数。我们并不会要求孩子必须站直,只要基本站成队形就行。”素丽老师说。
……
这是记者撷取该园一次“真正认识托班孩子”的教研实录中的一段内容。参加教研的既有经验丰富的省级骨干教师,又有教学经验稍有不足的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结合真实案例的研讨式的教研活动,大家充分讨论、深入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园丁,是工程师。而我们则有不同的理解。园丁是把花草修剪整齐的人,而教师则是每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儿童的成长维护者;工程师对物,而教师则是按人所育。园丁、工程师和教师的区别在于对象的非物质性,在于生命与灵性。”张秋萍告诉记者,“教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入手,解读童心,成为儿童学习、游戏的伙伴,在积极的互动中有效地引导儿童的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

童本教育渗透在各种体验活动中

孩子们最喜欢幼儿园开展的生活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