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酸汤水饺 ——家的味道
时间:2021-12-08 来源:原创 点击:1133

提起饺子,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热气腾腾的场景,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有很深的执念的。是因为饺子味道鲜美吗?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在大多数人眼里,吃饺子象征着一家团圆,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在孩子们的眼里,饺子意味着什么?可能你会觉得少了成人的那份念想,还是来听听孩子们的讲述吧!“妈妈说她小时候都会吃她妈妈包的饺子,我现在也吃到了我妈妈包的饺子,以后我也会包给我的孩子吃。”“我奶奶到冬天就爱包饺子给我吃。”“我全家都爱吃饺子。”我看到了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怀着这份对饺子特殊的爱,孩子们迎来了翘首期盼的班级厨房《三色酸汤水饺》,带来了大人常用的擀面杖。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生活老师和小助手们在擦桌子,铺保鲜膜,分发面粉和饺子馅。既然是中国的饺子,怎么能不了解饺子的故事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已经发明了类似饺子的食物,饺子是被医圣张仲景偶然发明出来的,而且初衷并非是作为食物,而是作为药用。当时全国闹瘟疫,天气寒冷,很多百姓被疾病侵染,天寒地冻,耳朵都冻伤了。张仲景为了缓解这一病状,便用面团揉成褶子的模样下锅,在锅中加入很多驱寒的中药,这个药的名字就叫“祛寒娇耳汤”。而里面的面团,就被称为“娇耳”,也是希望能够让冻伤的耳朵恢复原来的状态。张仲景施药一直到了过年,人们为了感念恩情,也模仿里面的娇耳下锅煮,而里面的“娇耳”,其实就是饺子的雏形,只是没有陷罢了。虽然这时的饺子味道并不可口,只是作为医用,却为后来的饺子奠定了基础,现在饺子的口味众多,冬天人们依然喜爱用能驱寒保暖的牛羊肉作为主要的饺子馅。孩子们认真听完了饺子的故事,说:“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奶奶说吃了饺子不会冻掉耳朵了。”

  厨师叔叔正在把一条长长的红色面团切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叔叔你为什么搓成长条再切啊?”“为什么面团是红色的?加的什么呀?”“你切的大小都一样!真厉害!”鲜艳的颜色,娴熟的手法引得孩子们忍不住频频发问。厨师叔叔切完最后一个,拿起小面团告诉大家:“这叫剂子,做馒头、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大块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方便做成想要食物。”拿起来红色的面团问:“谁见过红色的面团?知道加的什么吗?还有这个绿色的,里面都加了一种食物,猜猜是什么?”班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有的说:“红色的加了红心火龙果,绿色的加了猕猴桃。”有的说:“红色的加了红心柚子,绿色的加了菠菜。”厨师听了连忙回答:“对,绿色的面团里加了菠菜,红色的面团里加了红曲米,白色的面团里是纯小麦面粉做成的。”孩子们听了正确答案如获珍宝,不停的重复着,看样子是要把这个新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接下来厨师叔叔讲解了包饺子四部曲:拿到面团,团一团、压一压、擀一擀、捏一捏,特别提醒:擀皮时,要擀一擀,转一转,擀一擀,转一转,这样就能擀圆了,沾手了撒点面粉就好啦,包饺子边儿一定要捏紧,不能让陷跑到锅里哦。只见孩子们拿着擀面杖迫不及待的擀起来,有的面团被擀成了椭圆形,有的擀成了圆形,还有的直接沾到擀面杖上,怎么办?扣下来重新开始吧,这次我要加点面粉就不沾手了。擀完一个饺子皮等不及要放陷儿了,小眼睛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每一道工序,生怕少了什么,想起了老师的话:陷儿要放的不多也不少,太少太瘪了口感不好,太多了包不紧。只见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控制每一次的陷儿量,包完一个欣赏半天,紧接着再去包下一个。一个个专注的模样俨然一个个小厨师。有位孩子说:“老师,我包四个,只有最后一个包成了。”没关系,最后也成功了,恭喜你学会了。经过一群认真的小厨师之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新鲜出炉,把干净的托盘打扮的花枝招展,引来孩子们驻足观赏。

  在包完饺子后收整的功夫厨师叔叔就推着热气腾腾的三色酸汤饺子来啦,自己制作的美食总是那么让人期待。今天的感谢尤为认真,因为真切体会到了厨师的不易。晾了一会后,终于可以开吃了,赶紧吃一个,哇,跟妈妈做的一样好吃,来个红曲米做的,再来个菠菜做的,每样都得来一个,饺子吃到嘴里的满足感是不以言表的,那就再来一碗吧!吃完饺子之后一定要来一碗饺子汤,来帮助消化刚下肚的饺子,这叫“原汤化原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都有着不同的寓意,一节小小的课程含盖的却是大大的能量,孩子们在食知、食礼、食趣、食操中学会了包饺子,体会到了包饺子的成就感,进而使孩子们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招聘信息 后台管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23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19号